学习初中物理时最重要的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才可以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概念是人类对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所得到的东西.初中物理主要涉及的概念有:声学、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初中物理教学既要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又要兼顾物理概念的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本文以自己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经验和见解,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了简析. 概念是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初中生刚刚接触到物理的概念,对于物理科学还比较陌生,对于他们来说物理概念是抽象、枯燥的.概念是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积累,对物理概念进行科学、有效的构建.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出良好、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去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教学内容,将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以有趣的物理现象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趣味,不断丰富感性积累.让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独特的物理现象,对其形成自身理解的印象,让学生将现象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高效构建. 一、实验辅助教学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纯粹的物理概念理论知识枯燥而乏味,观察和实验则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了科学地构建概念知识,初中物理教学强调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要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实验是属于学生的实验,但是当前的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忽视、轻视观察和物理实验的现象.物理实验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对物理现象产生真实体会,而不是用空乏解说代替的“演示实验”.教师的语言再精湛再具体,都比不过学生自己亲手操作的经验有说服力.实验是物理的基础,离开了实验,学生对物理的概念没有真正的理解,当然也就容易混淆了. 例如,在讲“浮力”时,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水向上的浮力.那么浮力的效果又是怎样的呢?其中又蕴涵着怎样的规律呢?几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几个不同的物件就可以对其轻松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对不同物体在同一装满水的容器中所受到的浮力情况、同一物体在密度不同的溶液中受到的浮力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且探究.通过自己亲手的实验,学生对浮力的概念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还加深了对这个概念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充分运用媒体 有的物理概念抽象难懂,其实验对成本、条件、可看性等要求较高,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些图片、动画、视频和仿真实验室等,都是辅助物理概念教学的最佳选择.教师可以将教学中出现的抽象又难以实际操作讲解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虚拟的展示,同时还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探究“声学”时,声音虽然是无时无刻存在我们身边的,但是其传播的原理却比较抽象,通过讲解,学生虽然对其概念略懂一二,但是要做到清晰地理解“声的传播”的概念,就必须利用多媒体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介质进行虚拟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 又如,在探究“光学”时,光给我们的感觉往往只是一瞬间便可以照亮整片大地,但是光其实是有速度的,只是非常快,快得我们难以用肉眼去分辨,这给教学增加难度.多媒体的辅助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对光的传播进行模拟,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光速”这个概念了.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三、渐进式教学 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在学习之前,学生或多或少地对物理带有一些印象和经验,它们是概念教学的起点.但是,学生的这些浅薄的经验大多数是零散、片面、甚至错误的. 例如,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水蒸气,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可能会认为它是“白雾”.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脑袋中的这些“经验”进行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就很容易就被原来的认知影响,不能真正地理解概念.当学生对物理有了错误认知的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求全责备,而是要积极地反思和改善教学.科学的概念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物理概念的构建也必须循序渐进,从学生对物理的基本经验发展到精确的科学概念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物理概念的教学一定不可以急于求成,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逻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把握好学生概念形成的渐进性,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学习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