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学生不主动参与交流,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很多学生都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同学取笑。这种心理往往使他们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说话,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互相交流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说错或意思表达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课后可以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强化其竞争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修正和补充,让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提高,以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拓展自己的思路,达到发问者的预期目的。如在讲《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范进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是为什么"?一位学生没有思考好便举手回答:"因为范进是他的女婿,衣襟皱了,没面子,所以胡屠户替他扯平衣襟。"惹得满堂哄笑,学生本人也满脸通红。我没有立即纠正他,而是让他坐下与同桌讨论,结果这位同学再次举手回答:"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发生转变,充分暴露了胡屠户爱富欺贫的丑恶灵魂。"话刚说完便赢得了全班的掌声。该生得到了鼓舞,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效果很明显。
总之,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只要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口笔两厉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