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的创业教育观念
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出于对创业的理解而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和增强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造素质,开发受教育者的开拓性个性、创业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达到创业的目的。它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教育。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度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创业教育必须转变功利化、短期化的模式,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更是高校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因此,高校要把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仅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能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内在创业素养的提升。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灵感思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内推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创新的企业很难站稳脚跟,改革和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与竞争力的源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从观念上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思维活动的培养中。教师应当是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引路人”,而不是“搀扶者”,重点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引导大学生积极而深入地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并进一步鼓励大学生认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6]。
(二)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就要剔除大学理想化的目标,避免目标上的创新过高过空,应该对整体目标和特殊目标区别对待。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业素质的人才。这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总目标,它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精神是相一致的,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任务是相融合的。大体说来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可由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和创业能力等核心要素组成,这三个核心要素又是层层递进的,即创业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树立创业意识,这是最基本的目标。在这一层中,高校创业教育者要把创业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融会于学校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树立并逐步增强创业意识,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第二层激发创业个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创业品质的个性化教育,促使其激发独特的创业个性。第三层强化创业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创业教育第一层目标和第二层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通过创业者个人主体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其创业个性的激发,最终达到最高层次的目标实现。当然创业目标的实现,要求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并与创业教育的分层目标结合起来[7]。
(三)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建立全面融合创业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