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诱因探析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5-06-05 10:24 点击:
[摘要]现今高校教育中,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现象很普遍,且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更为凸显。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有多种形式,由此产生的结果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心理、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甚至中途退学。本文以艺术类
[摘要]现今高校教育中,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现象很普遍,且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更为凸显。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有多种形式,由此产生的结果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心理、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甚至中途退学。本文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着重对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并试图获得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堂;行为失范;原因;对策
  高校教育中,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也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环节中一个恼人的问题,它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从而导致其难以完成相应的课业任务。对课堂失范现象原因的深入探讨有利于从根本上找到该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纠正学生各种失范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艺术类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表现
  行为失范,即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因思想与心理的适应不良而表现出烦躁、压抑、挫败感、违反纪律等越轨的行为;课堂行为失范则是学生因不适应课堂而做出的各种违反课堂纪律的逆反行为。课堂行为失范现象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更显突出,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心思涣散、违反课堂纪律、与教师冲突、不能完成课堂任务等。通过对某艺术学院四个年级10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统计,得到如下数据:其中有40%的学生有过迟到、早退,10%的学生发生过无故旷课,60%的学生曾有过上课不注意听讲、玩手机、打游戏、聊天的情况,2%的学生发生过不能完成课业任务的情况,还有极少数同学曾经与教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摩擦,由此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发生过课堂行为失范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大学生的课堂失范情况有所不同,其失范情况由高到低排序为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专业必修课最为重视,而对于其他素质类课程则不能给予足够重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短板,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对这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以便考察其行为失范的原因。根据调查发现,学生迟到、旷课多因为就寝较晚,导致早上不能按时起床;极少的同学因沉迷打游戏,不参加教学;课上心思涣散多因为自控能力弱,面对相对自由的艺术类课程,不能良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完成课业任务多因为自身惰性或自身能力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还有极少的同学性格较为急躁,因学习情况较差受到老师批评而导致小摩擦,而对于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差异则很大程度取决于任课教师是否严格。
  二、课堂行为失范原因探析
  学生课堂行为失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社会变迁、思潮泛滥、学校的各项管理、教学制度、家庭背景以及学生自身的经历和心理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1、社会发展与思潮变迁
  社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多元的同时也带来社会规范失控、道德精神沦陷、价值观下滑、泛商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影响,直接冲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改变其学习目的与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明显,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说:“上学根本没用,就是为了混个证”、“学习成绩再好能挣几个钱啊,不挂科就行了”、“青春就是为了享受和挥霍的”、“干什么都行,给钱就行”…….如此话语在90后的大学生中并不罕见,再加上艺术生自身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比其他专业类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长、范围广,有些艺术类大学生身上沾满社会习气,用他本不成熟的社会思想驾驭学习和生活,造成某种程度的适应不良。
  2、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缺漏
  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适用于绝大部分学生,但在面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艺术类课程的特性时,不免有所疏漏。还是以某学院的1000名艺术类大学生为例,该学院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时只对公共必修课和部分公共选修课考试,即英语、政治,其他年级和课程基本不考试。当然,艺术类大学生的课程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但因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缺乏严格的标准,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最后马马虎虎的把作业糊弄完就算考过了。同时,部分高校管理体系中缺乏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的各类比赛的认证,这将影响大学生对社会活动、比赛的参与积极性。与此相应,艺术类大学生发展空间方面存在很大制约,部分高校中不能提供足够的艺术类专业发挥空间,前沿信息获取途径的滞涩,专业领域发展前景的分析不清,导致许多艺术生对自身未来发展存在质疑,甚至许多艺术生在毕业之时主动放弃自己所学专业。
  3、家庭生活背景与自我身心经历的影响
  家庭的生活背景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的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多为乐观、积极、健康、向上;反之,则为消极、阴暗、颓废、懈怠。经对某艺术学院获得学位警告的学生的调查发现,66%的学生家庭关系不融洽,或单亲(父、母一方去世)、或离异、或父母经常吵架,可见融洽家庭关系的维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之深;16%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对学业产生足够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自身的惰性心理或沉迷游戏、网络而耽误学业。家庭生活背景是促成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一环,外在的家庭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内在心理,而学生的某一负面心理一经形成,则会带入到其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将内心的怨愤反映在日常思想与行为中,甚至有些学生会对父母的离异产生报复心理,以不学习为报复方式,造成自身的学业危机。
  三、课堂行为失范解决对策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面对繁多的社会思潮,面对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大学生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现象与文化变迁更为敏感,他们在思潮文化的裂隙中捕捉艺术灵感,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他们的情绪化更为明显,这就凸显出理想信念教育对艺术类大学生的重要性。
  2、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授质量。教师要主动强化艺术类课程的实用性,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以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参与有意义的教学过程为最终目的。同时,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营造良好学风的外部保障。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多样的校园活动成为大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有效平台,成为创造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有力途径。
  3、探索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方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与学校的“面对面”可以促进家与校之间的“互通有无”,从而获得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学生成为家与校的核心结合点,也成为家、校联合教育的最终获益者。学校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向学校提供学生的成长背景,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更为全面的学习计划,减少学生内在心理负担与迷茫感,矫正学生各种课堂失范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化解内心茅盾与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保证其以健康的心态进行学习、生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到勤沟通、多了解,获得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心理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
  本文就艺术类大学生的课堂行为失范现象进行了探讨,从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到其原因的挖掘,再到解决办法的探索,形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现象分析。艺术类大学生课堂行为失范现象是多种原因导致,且解决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调查结果,总结如上。
  参考文献
  [1]杨晖.大学生“失范”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
  [2]唐晓鸣:大学课堂失范现象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