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语言 教学 “做
论文摘要: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语言基础是必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以“做”为主线,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而学生只有“做”,才能实现真正的“学”。
”
一、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面临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在计算机语言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要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全面素质提高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学生的学情分析。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的差生。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到了厌学。因此,对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语言的学习难度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如果专业教师仍然照本宣科,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更大的冲击,会彻底摧毁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是在教室的黑板上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问题,然后,在让学生上机房练习所学的知识,由于先理论后实践,因此,学生在枯燥无味的理论之后还没有真正懂得或者知道其中的道理,开始盲目地做实验,没有目的性、规律性,学起来感到非常吃力,恶性循环以至于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上课睡觉,整个课堂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讲,没有学生学。在学生看来,所有的课堂教学首先都要让学生“听得懂”。所谓“听得懂”是指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懂得与学会的。更确切地说,“听得懂”指的是“学得会”,在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达成。学生为什么首先希望课堂教学是学得会的?这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计算机语言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学不会。正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学习行为随处可见。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是抽象的,是受约束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实践由被动的变为主动的,由抽象的变为具体的,由受约束的变为自主探究的呢?这是计算机专业教师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所以,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进行“过滤”,以人为本,将知识源于实践,让学生“做”在学生看来“做”比“听”容易懂。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得会”的内在需求。
二、以“做”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温家宝同志于2007年9月7日考察大连市职业教育时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讲话,指出:“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通过“做”把学与教联系起来,揭示了职业教育的规律。
“做中学、做中教”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做中学、做中教”中的“做”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专业实践活动。具体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习得实践操作能力,建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与教起点,是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载体;“做”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有清晰的行为活动路线,有严密的活动计划安排,“做”就是学习过程,通过“做”来实现学习。
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做”的过程,用嘴讲“做”的过程,学生用耳朵听是“学”的过程,学生再用手干事便是“做”的过程。把“做”、“学”、“教”三者分开来,实际上,教师在黑板上的“教”学生,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吃力。而“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是以“做”为主线,不是以用嘴讲为主导的教学,实际上做、学、教是一件事情,比如做成一件事,首先要“做”,在“做”中学生就学会了怎么做,在“做”中学生就学会了怎么学,老师在“做”中,知道了教什么,怎么教。
因此,“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对职业学校教学提出了挑战,让教学的地点从教室转移到操作试验室,在机房,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做"让学生掌握技术和技能。
1. 以“做”为主线,构建学生的学习体系。教师如果习惯于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想象,学生是怎样的反感和厌恶。坐在黑板前听老师讲课的教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改变教学的出发点,以计算机语言基础Visual Basic为例,谈谈以“做”为主线,如何架构学生的学习体系。
首先,让学生熟悉Visual Basic环境后“做”实例,通过“做”知道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制作过程。然后,从最基本的控件入手,通过完成控件的实例,学会如何操作和使用控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出发点,将计算机语言基础Visual Basic中的知识点分散在每个案例中,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在“做”的实际任务中,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教学的关键之处是在案例中自然地将知识点引出,然后,在案例中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知道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任务操作要点和提示”来完成,在任务之后,附有相关知识,即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应该知道的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
案例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案例中的任务即教学内容以“适度、够用”为标准,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做”的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只有对教材原有的以知识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内容进行“过滤”,才能让教学回归原点,即以“做”为主线的教学,才能让课堂进“机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将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变为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为中心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过程,而任务驱动的过程是以“案例”导出知识点,学会知识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过程。所以,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做”为主线展开的。
2. 以“做”为主线,设计“案例”的任务。
(1)在“案例”中的任务描述渗入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太细、太杂、太大。任务的设计应由浅入深,从课堂开始到结束,目标一步一步细化,让学生知道自己达到什么程度,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做得不好。在课堂的45分钟内,学习目标是根据学生需求的紧迫性,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教学,知识的坡度要缓,任务要小。能让学生有信心,跟得上。小步快跑式地设计教学内容。
(2)学生希望教学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案例”就要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容易懂,这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还原”,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还原”就回归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例如,以学生所熟悉的QQ界面为例来“认识双分支语句”,该任务描述的是当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时,直接进入下一个窗体,当用户输入的密码和用户名不正确时,则弹出提示对话框,请重新输入。
(3)在任务中的提示是告诉学生操作技巧和操作的简单方法。以“做”为主线的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职业教育最佳效果、最高境界,也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追求。每个任务中提示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低效为高效。做到“简”只是达到了“能”的目的,在“简”的基础上做到“巧”,则是对“简”的升华,才可谓“能工巧匠”。
3. 以“做”为主线,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任务书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学。不会且带有共性的问题可让教师指导。因此,教的法子是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是根据做的法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生动的、活跃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探究,整个学习活动是充满活力的。
教学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考核的重点是判断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采用应用能力测试的考核办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计算机语言基础Visual Basic的教学考核内容是让学生以应用程序界面设计为起点,通过菜单引出多窗体的设计,展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合理的评价。
综上所述,计算机语言基础教学以“做”为主线,以学生学习活动为出发点,是完全符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规律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不论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方向是适应受教育者,让他们能接受,这才符合教育规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为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刘建湘,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5.
[3]匡国防,田斌.论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