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对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进行分类、分层评估。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是办学主体不同,民办高等院校主要是由社会团体、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公办高校则是由政府投资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次是办学类型不同,民办高校总体属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层次较低的实践型、技能型高职院校或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办高校大多是办学历史较长、社会声誉较好、师资雄厚的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因此,如何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充分体现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特有作用尤为重要,这也是进行分类评估的意义所在。除了区分高校主体而进行分类评估外,在民办高校内部也要进行分层评估。民办高校之间发展不均衡,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也要多元化、多样化,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类别的民办高校,应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在多样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质量评估体系,进行分类分层评估。 总之,民办高校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衡。随着各项制度的健全,政府政策的完善和财政支持加大,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必将提升,民办高校也必将迎来高质量、健康、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常彦.我国民办高校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 [2]刘启亮.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3]毛建青.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8(5). [4]满杨.浅谈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