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职业负面效应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时间:2015-01-13 10:52 点击: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采取系统化的发展对策,以规避职业对社会和个体的多种负面效应。在宏观层面,必须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引导社会改变职业观、教育观尤其是职业教育观,以构建大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高目标,不断通过体制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采取系统化的发展对策,以规避职业对社会和个体的多种负面效应。在宏观层面,必须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引导社会改变职业观、教育观尤其是职业教育观,以构建大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高目标,不断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统筹职业教育主体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精神的立体塑造,防范职业在社会层面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微观层面,必须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的基层改革,纾解职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职业 负面效应 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既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石,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对某些资源具有垄断性的社会劳动或者说社会劳动的垄断性”①。职业的这种本质属性对于个体和社会均存在两种互为悖论的效应:一方面,职业的本质属性维系着职业个体、职业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命脉和伦理尺度;另一方面,职业的本质属性限制了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阻滞了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甚至会危及个体的生命并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长期以来,公众过分关注职业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具有的积极价值,严重忽视了职业对个体和社会的负面效应,这不仅禁锢了学术研究视野,也阻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职业的负面效应,使现代职业教育发扬职业的正面效应,有效规避职业的负面效应,真正服务于个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负面效应的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较早关注职业负面效应的先驱,他们主要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简要论述了职业的负面效应,但实际上,职业的负面效应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一)职业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职业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的职业对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偏见、局限性等”②的作用,它给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打上了鲜明的阶级或阶层烙印,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甚至整个教育体系仍遵循这种有失公允的社会流动体系。

  1.职业的垄断本质造成了阶级或阶层之间相互流动的阻尼特性。职业的垄断本质导致社会的各阶级或各阶层逐渐分化并相互对立,进而出现了能够垄断某种社会资源或自然资源的特权阶级或特权阶层,从而使个体的成长过程产生差异。首先,在个体出生时就被贴上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标签;其次,在日后接受教育、择偶或进入职业领域时,也常会出现权力寻租、不择手段地“攀龙附凤”或“门第之见”等现象,久而久之,阶级或阶层之间的相互流动(尤其是垂直流动)形成了阻尼特性。

  2.职业的垄断本质形成了难以消弭的社会二元对立特性。首先,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进一步促成了“劳动力的等级制度”和“工资的等级制度”③,这就导致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在不同的职业主体之间形成特定的积聚效应。长此以往,职业的垄断本质最终导致城乡对立、脑体对立、贫富对立等社会二元结构。其次,尽管职业的垄断本质促进了职业主体在区域间的水平流动和职务上的垂直流动,但随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主体在职业类型间的横向流动即职业流动被限制,从业者只能依赖本职业领域的同类职业岗位而获得生存和发展,如果要进入其他职业领域则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不仅维系社会各阶级或各阶层的既定结构,也维系了社会化的二元对立特性。

  3.职业的垄断本质增加了社会交换和社会流动的成本和难度。尽管职业以社会交换为目的,但由于职业是某个群体或集团对某些资源的垄断性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产权制度、同业竞争制度、职业准入制度、贸易保护壁垒甚至户籍制度等垄断性制度体系,从而增加了各类职业主体之间相互自由交换资源的成本和难度,也增加了各类职业主体在不同区域、不同职业领域之间相互自由流动的成本和难度。

  4.职业的垄断本质降低了职业和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就本质来说,职业教育体系的存在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的专业化导致职业教育部门与产业经济部门的隔阂越来越深,职业教育的学历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相关性越来越弱,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越来越差,甚至成为被社会诟病的教育类型。同理,其他各种社会职业的过度专业化,也会形成自闭的系统进而削弱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职业对个体的负面效应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