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告媒介研究课程内容构成 1.讲授分类媒介特性,建立理论体系 国内外高校广告专业普遍依托各自学科背景、师资力量和就业资源在高年级中开始广告媒介课程,内容各异。本门课程在充分调研讨论基础上,选用陈培爱教授编著的《广告媒体教程》作为主要教学逻辑,2/3学时用来介绍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售点、网络、手机8类主要广告媒体的特点、评估体系、发展趋势,剩余课时练习不同品类的媒介策划方案,选择适合的媒介是本门课程主要传达给学生的媒介观念。理论讲授、课外阅读与调查、案例讨论为主的教学适用于媒介分析研究型人才培养,弱化媒介策划实训原因在于缺乏市场检验、投放经验、预算考量、各大主流公司的模型,这是未来需要在实践课时方面补充的内容。 2.课堂讨论新媒介广告形式,加深对现实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适用性是广告专业学生须持有的理念,因此,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出现的新广告形式、新媒体从传统媒体吸收内容和渠道的形式是每类媒介特点介绍中的课堂讨论部分。如通过案例关注电视中的点投放、内容植入、网台互动等广告形式,得出本土广告主仍然青睐电视为主的广告投放的结论,电视节目中的植入形式设计、品牌与内容互动的连线练习则作为应用训练。 3.案例分析小组作业强化典型应用 新媒体广告研究由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组成。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媒介广告运营成功案例分析其并发表。如互联网一章中,教师给出媒介特点、广告形式、评估指标体系、主营业务等理论框架,接着由学生任选搜索、社交、视频、网购、网游5类互联网主要业务形态其一,分组分析其广告营销案例的成功经验,学生可对案例提问、发表组负责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小组作业发表引发学生对媒介投放的具体形式和效果展开独立思考和质疑,是培养媒介分析能力的有力方法。 三、关于教学难点的思考 首先是教学方式要结合本地实际、整合资源、精心设计。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在2012年全国高校新闻、广告教育高级研讨会上分享了新闻生产型教学探索的经验对本课的教学方法有所启示。摒除了传统知识传授型(知识+案例)新闻教学模式的弊端——系统性强实用性差,以及社会实践型情境教学的弊端——以清华大学新闻大篷车、汕头大学跨国采访、南京大学与业界联合培养教学为例的高成本高风险难持续,中山大学教育部质量工程资助项目“回故乡”了解农民教学活动利用暑期由教师带队组织学生下乡采风体验、传播新知,学生利用微博对外传播见闻,不但深化了新媒体理论,更是了解社会、培养人文情怀的成功案例。广告媒介研究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实践课时,将加强任务教学,利用全国大学生广告比赛、用人单位命题展开媒介调查/策划/提案、媒介传播效果研究及其评比、展览,引入市场效果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实践型教学和理论型研究。 其次是要注重方法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意味着只去做媒介方案就可以,对于各类媒介特点、发展趋势、传播效果测定等基本认知及获取方法应该是本门课程传递给学生的学习态度,新媒体技术和数据分析的业界资源引入也是学生对于把握未来所需的基本能力,这些也是业界和学界对于媒介教学的共识。 综上,广告媒介研究课程作为黑龙江大学广告专业的实务理论型课程正在为经济学论文培养媒介策划和分析研究人才而不断完善,希望能引起以企业市场部、广告公司媒介部、媒介广告部为主的信息传播相关领域同人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查灿长.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10. [2]王笛.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广告教育发展现状统计.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建院十周年、广告学专业成立24周年暨广告教育研讨会纪念文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3]王晶.变化与机遇中广告教育面临的挑战——“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暨厦门大学广告教育30年”会议综述[J].现代广告,20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