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广西“非遗”元素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4-07-21 16:30 点击:
摘要:本文立足于广西非遗传承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模式的系统研探,分析了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为培养具有丰富设计思想,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的设计艺术专业优秀人才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希望为当前广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

  摘要:本文立足于广西“非遗”传承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模式的系统研探,分析了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为培养具有丰富设计思想,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的设计艺术专业优秀人才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希望为当前广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另一种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广西非遗元素;高校设计教学;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73-2

  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广西是一个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壮族织锦技艺、钦州坭兴陶以及壮族铜鼓更是作为广西民族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入选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非遗”元素,是千百年来广西各民族群众集体创造的结晶,反映了生活在“八桂”大地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精神特征和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认知方式,是民族、族群的精神、思想和审美的共同结晶。

  二、“非遗”元素在在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广西虽然有着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作为教学素材以及研究应用的并不多,而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早就指出,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发挥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校要加大力度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同时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也明确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因此,充分利用广西地区“非遗”资源进行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开发,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促进当前高校应用技能的教学改革实践,很有必要性。

  三、“非遗”元素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把广西丰富多彩的“非遗”元素转化成教学资源,实现 “非遗”课程群及课程进入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本民族本地区“非遗”元素的收集、学习和整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一)在教学中,广西“非遗”文化元素与传统艺术设计课程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大学生们的吸引力,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个体无法起到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普及性作用。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的习惯,从了解“非遗”元素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等信息入手,让他们有目的地去留心、体验、记忆、想象,从留心观察中不由自主地上升为体验,从体验、感受中享受愉悦,从愉悦中引导出设计、创作思维。比如在造型基础课程中(素描、三大构成等),以“非遗”元素——坭兴陶、壮锦等作为对象,让学生观察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感受它们外观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基础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去欣赏它们,描绘它们,学习这种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壮族文化,分享这些创造性工艺的美,同时也是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

  (二)在教学原则上,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开设实践类课程使学生掌握广西“非遗”工艺的制作原理,比如在我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就开设了“民族陶艺”课程,聘请传承人、国家以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为客座教授,以坭兴陶为实践教学研究对象。广西钦州坭兴陶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方性和世界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为民族地区高校艺术与设计教育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不仅体现了地方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创新中的应用价值,使区域工艺美术和地方高校找到了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契合点,同时结合艺术理论课程的设置(可选修),使学生掌握其渊源悠久的文化精神内涵。

  (三)创设环境教学,丰富教学内涵,实现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如何把教学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以服务地方,使得艺术和技术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是当下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现实问题。我校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把一些相关设计课程(例如装饰设计、产品设计等)以“项目引导”的形式,和本地区一些工艺美术产品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用一条龙合作。在课程设计中专门开设有技能实训项目,安排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带学生到企业去对其制作工艺进行学习和了解,然后取其就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学习制作,同时开展外观造型或者装饰纹样设计的课程研究,如进行壮锦图案的设计,坭兴陶茶壶外观设计等,近几年来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急需的技能型设计人才。

  四,结束语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图案、工艺美术制造等元素是民族传统艺术符号,是能够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凝结;是延续民族传统文化脉络的永恒。同时也能给本地高校美术教学、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促进学科间的融合。“非遗”元素在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既能继承和发扬本地区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又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并传承传统民间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形成和谐发展的人格。 同时也对学生当前较为重要的应用技能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形成很好的完善和补充,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创新也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洪光,张元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才培养——以西兰卡普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02).

  [2]程浩.浅谈中国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大众文艺,2011,(06).

  [3]史宝莉.开设中国民间美术课的思考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0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