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也需要作出相应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着重探讨了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以期推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田径教学 改革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55-01 由于传统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理念与模式长期束缚,使得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一直较为单一,仍然延续着以竞争为核心目标、提高技术层次为关键的竞技体系。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田径技术,但却从长远上制约了田径健身价值的开发,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推广。 一 传统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传统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期间仅仅能够满足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无法从体育田径教学中收获应用的知识与提高技术。如果仍然延续应用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势必制约学生长远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质量。因此,改革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已经迫在眉睫,丰富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 2.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基本的创新。传统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仅仅依靠教师灌输式教学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基础,但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在教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在田径教学中会逐渐缺乏自主性,如同木偶一般,为了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学习。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目的,以强健体魄为主、竞技为辅,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够从体育田径教学中取得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未能充分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竞技技术教学为主体,教学重心侧重于竞争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学内容对技能性的要求较高,将田径运动与田径教学混为一谈,这种更为专业化的教学内容显然与高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理解相悖,应用田径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必然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 二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 1.实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可拓展性 由于旧版体育教材内容过于死板,没有与当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结合,学生的体育乐趣长期受到抑制,是田径教育长期得不到认可的重要原因。促使田径运动教学内容革新,丰富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田径运动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并真正落实田径教学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功利性太强,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学成果(诸如比赛名次、运动员等级考试获取名额等),只想出成果不考虑过程,在学生的成长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并未进行过深入的考虑。所以,对教学内容的革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将功利性的教学心态转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来,真正实现以提高学生体能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田径兴趣与特点进行田径教学。让学生健康地接受田径课程学习,并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打破传统竞技化教学的束缚,不能让竞技化教学思维束缚田径教学,让健康、发展、创新、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与竞技化完美地进行融合。当然进行田径教学革新最重要的是教师。只要让教师真正地理解并落实新的田径教学理念,才能使得田径教学事业实现真正的突破,倘若墨守成规、不懂创新,实现教学内的拓展性,那就会成为空谈。 2.实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 在编制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时,可以更多地考虑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简易性,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传统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涉及与编排中往往只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整体连贯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背离,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改革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时,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淡化竞技技术体系,以强健体魄为教学重心。(2)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教学目标,不再以竞争思维培养为主要目的。(3)丰富教学内容,以富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 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着重探讨了田径教学内容论文答辩改革与开发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以期推动中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2(6):270 [2]李斌.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271 [3]王博.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3(10):50 [4]顾雪芳.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3(24):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