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建筑垃圾在工程中的再利用

时间:2014-09-30 11:41 点击:
摘 要:阐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既可以节约矿产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建筑垃圾; 再生; 应用 引言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得渣土、弃土、弃料、
 
  摘 要:阐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既可以节约矿产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建筑垃圾; 再生; 应用 
 
  引言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得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以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渣500吨至600吨的标准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至少产生了20亿吨建筑垃圾。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染相当于汽车排放尾气的两倍,建筑垃圾的带来的危害如此巨大,已经得到了各界充分重视。 
 
  1.建筑垃圾的产生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 
 
  通常,在建筑业中对于建筑垃圾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定义为旧建筑物及构筑物拆除以后的废弃部分。广义定义为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6个部分:建筑物拆除下来可利用的部分:如砖、砂浆、混凝土、钢筋、塑料、木材、石材等;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建筑物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未用完的材料、落地砂浆、混凝土、有色金属制品、钢筋头、塑料制品、小五金等;建筑物建造施工中,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及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等。 
 
  2.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必要性 
 
  2.1 国内建筑垃圾数量持续增长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高峰期已到来,建筑垃圾的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2.2 建筑垃圾的危害 
 
  目前大量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约占40%左右,经估算,2003年我国的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已经达到1.8亿吨;我国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废旧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处处理方式大量占用土地费用,运输费用,运输产生的此生垃圾。 
 
  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侵占土地、随意丢弃填埋、看得到的粉尘,乃至下雨天从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冰山一角。据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3.再生利用 
 
  我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论文答辩我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③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行业上按照可再生性和可利用价值,通常将建筑垃圾分为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热回收的材料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三类,那么我们处理建筑垃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些分类,有目的性的进行合理处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