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混乱、管理无序。例如:从业人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无证上岗;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不具备资质的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业主方常有压价、垫资、拖款等要求,造成企业利润受损,行业利益难以保障;市场管理亟待规范,从招标、竞标、中标到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再到业务监督及查处,都需要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此,作为行业发展品质和发展水平的直接标志,建筑装饰业的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当前,虽然我国一批建筑装饰龙头企业已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的认证,取得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并在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改善市场运行条件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但行业整体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二)行业集中度较低,影响规模化生产。小企业众多,多数仍处于传统经营模式,自身缺乏自强、自律的觉悟,品牌意识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同行恶性竞争。当前,建筑装饰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建设滞后,企业主要通过压低自身价格中标获取装饰权,而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导致建筑装饰业因质量问题常年成为被投诉的十大产业之一。
(四)企业管理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设计理念、设计与施工能力及两者的对接、研发能力、产业链协调能力、品牌建设等与国际尚有较大差距。田德昌认为中国建筑装饰企业具有绿色环保设计的初级意识,但是在设计技术、科研成果及专著方面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随着外企的进入,意味着我国建筑装饰企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有资本参与到高端市场的竞争。
四、建筑装饰业发展方向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企业家们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市场经济多了很多新生力量,中国的工商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市场化的转变同样也表现在建筑装饰企业上。以苏州金螳螂、浙江亚厦、深圳广田、深圳洪涛等建筑装饰业的领军企业为代表,通过多年来对自营与合作经营、多元化与专业化以及装饰的工厂化生产等问题进行的思索和实践,树立起核心品牌,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为行业的规范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开放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本文认为未来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一轮改革形成的机遇,通过科技引领推动建筑装饰业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提高技术进步的针对性、有效性”。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环境,起到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行业协会组织发布信用体系评价,提高行业信用评价的社会认可度,为企业宣传、品牌推广、开拓市场、方便融资、提高效益的系统性功能等方面提供服务。
(二)住建部出台室内设计师资格认证的有关规定,规范市场。
(三)加强一级注册建造师的继续教育及设计师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设计师的创作能力和水平。
(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资助节能环保等新材料的研发,理顺产学研链条,实现科技进步向生产力的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朋.关于建筑装饰行业定位的探讨[N].中华建筑报,2009.6.
[2]黄白.对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若干问题的认识和评估(上)[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3.1.
[3]王本明.2012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3.
[4]邓千,朱时均.三十而立——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史略[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
[5]赵志国.智力资源推动建筑装饰行业创新发展[N].中华建筑报,2009.
[6]田德昌.绿色环保设计——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之大势所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9.6.
[7]刘金岭.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行业的发展方向[J].科技风,2009.8.
[8]唐丽娜,覃秀腾.浅谈CI导入建筑装饰行业[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8.3.
[9]张春霞.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1.9.
[10]刘学东.建筑装饰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11]王本明.建筑装饰行业ISO9000族标准贯标认证工作的回顾[J].中国建设信息,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