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要旨】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权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人身和文化属性的权利,其不属于可以由单亲代理的家庭日常事务,只能由监护人双方共同决定行使。当夫妻一方在未和对方协商的情况下擅自让子女跟随自己的姓氏而且故意不在出生登记证明上登记对方的信息,其行...
【摘要】在盗窃罪中,存在行为人主观上的目的数额与客观上的行为数额。当目的数额与行为数额在同一量刑档次时,以行为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基准。但是,当目的数额与行为数额相差悬殊,分属不同的量刑档次时,就要采用预见可能性客观标准来探究行为人的主观认...
摘要:再审程序是对错误生效判决的予以救济的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审判程序,由于它是对法院生效判决既判力相背离的,应该予以严格的限制。长期以来,基于国家本位和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再审程序的启动规定的比较概括,大多属原则性规定,...
【摘要】单位犯罪的主体既不是单位或者相关责任人员的单一主体,也不是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共同犯罪主体或者两个犯罪主体,而是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复合主体。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具有合法性与利益性特征,国家机关等不具有利益性的非经济组织不能成为单位犯...
【摘要】主观解释论一度是十九世纪占支配地位的主张,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哲学解释学的兴起,客观解释论逐渐取代了主观解释论,成为主导性的学说。但是,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主观解释论仍然以或明显或隐蔽的方式左右着人的头脑。作为主观解释论的基础...
摘 要:行刑,即刑罚执行,是整个刑事司法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刑罚实现的关键性环节。人们在长期以来的刑罚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中,往往重视制刑、求刑、量刑,而忽视行刑,即只重视前期的定罪量刑而往往不够重视后续的实际行刑状况...
【内容摘要】: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29条对共同犯罪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为有效地惩治共同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为理论上研究共同犯罪指明了方向。共同犯罪是一种比单个犯罪更为危险、更为严重的犯...
摘 要 《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律属性决定了公民个人信息的不容侵犯性,是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前提。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罪名的设置有待商榷、情节严重标准模糊和相关附属刑法有待完善。我国公民个人...
关键词: 禁止债权让与特约;相对效力;约定无效主义;约定对抗主义 内容提要: 债权让与制度已为各国或地区法律广泛承认,但是债权毕竟不同于物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其首先为当事人双方所创造,其次债权的让与亦可能涉及债权内容的改变。故怎样平衡原合同当...
【摘要】信息自决权的精髓在于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的控制与选择,即自我决定的权利,由公民基于其内心、自由地决定其自身信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收集、储存、处理以及利用的权利。信息自决权是我国宪法未明确列举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 38 条的人格尊...
摘 要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航班延误时有发生,由于航班延误承运人责任制度不完善,...
当民主被作为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已成为各国普遍的选择,少数服从多数的法则变成了...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促使我国积极探索国际市场贸易规则,努力适应日益密切的跨...
【摘要】时效的设置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意义,而我国时效制度存在...
摘 要 我们生活中两种最常见的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犯罪当属盗窃罪和诈骗罪,一般情况下...
网络交易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从事交易或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在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