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榜小编回答:
从话语形态看,高情态、强调确定性的高级差语法结构和词汇给命题增加了语势。He认为在语法层面,情态的话语构念体现了知识系统的社会构建和参与者的相对话语地位,并与机构语境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参与者的相对话语地位影响他们的情态使用,而情态又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话语地位。高值情态使发话人相对另一参与者而言构建了更大的真理价值、更高的话语地位,低值情态则构建较少的真理价值和较低的话语地位。
He用一个情态模型总结话语地位。她认为,这个模型既是构成型的,又是寓意型的。说它是构成型的,是表明话语和发话人的真理地位都是通过情态的选择构建的,这个地位不仅是机构性的、有历史含义的,而且还是通过即时互动达到的。说它是寓意型的,是因为它有预测力。有了话语和发话人的真理地位.,它能够预测情态选择,反之亦然。
从He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话语地位也可以通过零情态词体现。He认为,如果情态缺失,则代表了两种状态,一是发话人将言语的本体论地位投射为真理和事实,是明确、可证、事实性的;二是投射了高话语地位。
从我们的语料看,知识传授话语较少使用低话语地位,这与课堂知识的性质密切相关。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学科和课程制定者早已制定的,选择的原则除了学科本身的性质,必定要求绝大部分是该学科的定论,尚有争议的内容很少会进入教材。这是课堂机构话语的特征之一。Thompson在阐述语言的评价功能时也认为,知识评价的中心功能是评估其确定性的程度,而对知识构型的预测与知识必要性的断言是代表既定权力和身份的语言资源。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接受自己对知识的阐释、观点和立场,可能会采取排他性的假设、高情态等话语手段,以保证知识的权威性,同时也捍卫自己的权威。这是因为,教师对命题的确定性意味着对自己知识状态的评价,意味着对自己知识权威地位的评价。
极端表达是一种夸张的用法,传递作者/发话人对命题的强烈赞同。Hutchby认为描述对象或者事件的极端表达能够激发其最大或者最小的特性,而不是表达一种字面意义上的恒定性、从不间断等。Hutchby认为极端表达具有“事实性言论的认识论导向”的功能,可以抵抗可能的挑战,说服别人相信我们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