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面积不断缩小,尤其是天然森林面积锐减,人工造林得到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森林采伐运输作业中,人力操作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近些年来逐渐采用机械化操作,并对计算机模拟作业进行了构建和设计。文章对森林作业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森林作业;计算机模拟;林木采伐;林木运输;规划设计
森林作业主要包括林木的采伐和运输工作,其中涉及到工作人员、机械设备、林木资源、地形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情况多变,因此必须重视做好科学的规划。应用计算机模拟作业,能将不同形式的作业方式和机械操作、林地地形等进行系统化的比较和分析,并对相对应的决策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从油锯采伐、集材装卸、运输处理到生态环境变化这一系列的作业模拟系统操作,它是森林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对提高工作效率等有积极影响。
1 森林作业机械化模拟
20世纪80年代,最先在美国出现了作业机械化操作的计算机模拟系统,主要是在系统中输入伐木机的结构及参数,便可在计算机中显示其三维图和实际运作图。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伐木机的运行和作业情况,从而对其悬臂的长度、运转速度、对应的尺寸、机器稳定性、工作效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该系统成为了机械作业参数设计和工作评估的主要方式。
在设计中,其中最主要的设计指标是车辆的舒适度问题。将传统的集材机简化成由发动机、驾驶室、伐木头、承载梁等在内的构造,并合理调整各部位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模拟试验测定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中车辆的震动和冲击力,从而对每个设计方案特性进行评定,最终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此外,在系统设计中,对车辆回避障碍物的能力有严格的要求。要计算转向尺寸与行驶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通过屏幕观察来确定障碍物与车辆的位置关系,并对不同尺寸、类型的林木进行分组,车辆储存也主要由林木直径决定,操作者通过操纵杆在屏幕上对车辆进行操控,包括方向的选择和速度的调整等,最终将车辆安全送入到目的地。最后,模拟试验得出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采用计算机来模拟分析车辆经济性和动力,能正确反映其E-P性能,并了解到不同条件下该性能的变化,从而对车辆的使用条件等进行预测,最终对整个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
2 木材运输作业模拟
从地面集材到空中作业都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来进行分析,帮助提升生产工艺。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工艺的设计应用,需要对索道集材的模拟方法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对力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运用情况的把握,在建立计算机模型的基础上,对整个模型过程进行计算,得出整个系统运作变化时的受力情况,并对其最大承受力进行了解。最后进行模拟载荷分析,并通过人为控制索道运行状态的措施,对索道系统运行工作状态下的各种数据等进行计算。
采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集材、装卸、运输、贮藏等在内,但是受到机械操作的随机性、车辆变换等影响,单凭长期的生产经验是无法实现最佳运转效果的。在运用计算机分析中,可以对机械设备的运转关系等进行预测,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优化。模拟技术可对集运系统的内部动态和采运系统进行全程监控,辅助系统的优化设计并作为研究的主要工具。
3 森林作业计算机模拟规划设计
3.1 理论基础分析
森林系统作业受到其运转特点和相关工艺技术处理的影响,在假设森林资源、技术手段、生产环境等都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系统作业的不断优化,是模拟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所在。
对于采运系统各操作流程和作业方式,可以结合不同作业需要进行选择,通常可采用网络迷你分析的方法。将主要的操作规定为有向弧,不同工作交接的电成为节点,从而可创建整个运作网络图。在此基础上,系统内部的所有工序和流程之间的关系都在网络图上呈现出来,并将伐木、造林、集运等全部作业环境纳入到系统中,建立一个从采伐区到贮木场这一完整区域的系统,实现多阶段运输系统。
在实际操作中,系统优化设计要以网络图为主要参考依据,主要是在网络图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费用最小消耗线路,各个工序操作阶段有固定费用和不固定费用。固定费用是不受运输量影响的费用,如道路修筑、桥梁建设、水运河道等开销;而不固定费用是受到运输量变化的花费,运输量越大,其消耗也随之增多。采运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每一工作程序的生产能力进行限制,即网络图中弧的容量大小。因此,可在网络模拟中对费用进行优化计算,从而在对生产工艺进行合理选择,结合规划设计中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