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GAP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工具。详细介绍了云南省普洱市烟区烤烟GAP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对提升烟叶原料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GAP管理模式在烟草种植中的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烤烟;良好农业规范;管理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99-02 自《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签署以来,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联一国际等世界大型卷烟制造商要求原料供应商,其烟叶产区必须推行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建立烟叶质量追踪体系,提供烟叶产地生态环境、主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详细资料。烟草种植GAP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烟草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我国烟草种植上引入GAP管理的时间较晚[1]。因此,积极推行GAP,建立烟叶质量管控和追踪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烟草种植加工亟待解决的问题。 云南省普洱市地处北纬22°2′~24°50′,东经99°9′~102°19′,海拔317~3 370 m,年平均气温15.3~20.2 ℃,年降水量1 131~2 239 mm,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条件良好[2]。普洱烟区具有热量足、降雨充沛、光照好的特点,具备优质烟叶生产的独特优势。为发挥普洱市独特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借鉴国内外农产品GAP管理经验,将GAP管理模式应用到烟草种植的全过程[3]。通过烤烟GAP,规范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减少生产资料投入,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烟叶质量和安全水平,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烟草企业新模式,提升适应国际市场的实力。 1 烤烟GAP管理体系实施程序 普洱市烤烟GAP管理体系从基地管理程序、生产操作规范、记录、可追溯体系、病虫害综合管理、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等建立烟叶质量管控和追踪体系,加强生产、加工、运输全程质量控制。 1.1 基地管理程序 为确保生产行为得到有效管控,从产品安全、痕迹记录、员工、环境等方面制定管理程序,包括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程序、产品召回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管理程序、员工健康安全和福利程序、环境管理程序、卫生管理程序、认证标志管理程序、投诉抱怨处理程序、内部审核程序、内部罚则等。 1.2 生产操作规范 生产操作规范是生产操作的依据和准则,包括种植操作规范、采收规范、加工规范。烤烟种植操作规范包含育苗、移栽、大田生产管理、植保产品使用管理、肥料使用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烟叶采收操作规范包含采收原则、编烟要求、装烟要求等。烟叶加工操作规范包含烘烤技术、初烤烟叶打包、储存、包装和运输等。 1.3 制定可追溯体系 可追溯是GAP管理模式的核心,制定合理的追溯系统是关键。以农户为单元,制定地块生产计划表,再根据种植品种、地形绘制地块分布图,每个地块设立地块编号。以地块为单位,记录全部农事活动。记录内容包括农事活动的操作内容、日期、操作者、负责人,投入品的名称、数量、有效成分等。以地块为单位,采收、烘烤烟叶。按照“地块号+收购日期”的格式,给定产品的批号,按批号储存、运输、销售,记录产品的流动信息。 1.4 记录 记录是追踪生产活动、再现生产过程的工具,烤烟GAP记录包括生产活动记录和验证活动记录。生产活动记录覆盖整个生产过程,包括育苗、移栽、大田管理、肥料、植保产品使用、采收、调制、运输、销售等。验证活动记录是检验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体现,包括产地环境检测报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内审记录和内审报告等。 1.5 病虫害综合治理 病虫害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农业防治主要采用合理轮作、选择抗病品种、深耕晒垄、适时移栽和盖膜措施。物理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捕捉、黄板、性诱剂捕捉装置、频振式杀虫灯措施。生物防治主要利用烟蚜茧蜂、赤眼蜂等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用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等生物制剂防治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 1.6 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为维护基地环境质量,每年采集各产地的土壤、水源,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分析土壤、水源是否达到良农业规范国家标准,根据检测数据作出环境质量评价。 2 检查机制 2.1 内部检查 为保证烤烟生产过程及管理体系符合GAP要求,建立内部检查机制,找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内部检查员由了解烤烟生产和加工知识,接受GAP标准和内部检查员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检查组由3~5名内审人员组成,对烤烟GAP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逐项记录检查情况。 2.1.1 检查区域和范围。内部审核按检查区域划分包括生产基地和加工区域,按检查范围划分包括生产过程和加工过程。生产基地主要检查周围环境状况、飘移风险、标识警示、废弃物处理、运输过程、物资仓库和存储仓库卫生状况。生产过程主要检查种植过程活动记录及其可追溯性。加工基地主要检查周围环境状况、原料堆放、加工设备、污染物处理。加工过程主要检查加工活动记录、加工工艺、可追溯性、初烤烟叶储存、人员卫生状况和消毒情况。 2.1.2 整改不符合项。内部检查完成后,编写不合格报告,提出整改意见,由基地组织人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完成整改后,内审组验证整改情况。 2.2 外部检查 GAP认证是检验管理体系是否有效、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有力手段。普洱市烟区自2009年推行GAP管理模式以来,将烤烟GAP认证作为提高烟叶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每年进行烤烟GAP认证。 2.2.1 认证申请。烤烟GAP认证实施前2~3个月向认证机构提出正式书面申请,表明申请人、申请内容、认证级别、面积、生产组织形式等,提供申请材料,表明申请内容和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2.2.2 签订认证合同。接受申请后,认证双方确定认证的具体内容,包括认证产品、面积、级别、费用,签署认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2.3 检查和整改。认证机构组成检查组对基地环境、田间生产、采收、烘烤、储藏、包装运输、产品追溯、投入品、人员防护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审核,形成认证检查报告,开据不符合项清单。受检查方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并将不符合项整改情况报检查组。检查方根据不符合项性质、严重程度和整改措施等确定跟踪验证方式[4]。 3 展望 云南省普洱市烟区积极探索GAP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原料品质和安全性,为从源头减少烟草制品危害积累了有益经验。降低卷烟有害成分,提高卷烟吸食安全性,是今后烟草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烤烟种植环节大力推广GAP管理,无疑是保障卷烟吸食安全的理想选择。 4 参考文献 [1] 冯强,孟学斌,刘永锋.旬阳县推行烟草GAP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290-292. [2] 李蒙,杨明,王伟,等.云南普洱市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J].作物杂志,2010(6):75-79. [3] 邵晓丽,杨明,张如阳,等.良好农业规范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97-98. [4] 刘芳,李永忠,文国松,等.烤烟GAP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5(4):330-333,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