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1-05-11 17:03 点击:
本文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了粮食安全的现状,从粮食供给发展趋势和粮食需求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以保护耕地为基础,以提高单产为目标,保证粮食增产的可持续性。
  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国家粮食局调控司与2004年提出了粮食安全的定义,认为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是指一个国家满足粮食需求的能力,以及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是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外贸状况有密切的联系。这一概念与世界粮农组织(FAO)定义的粮食安全稍有不同,但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据此,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保障能力和水平,包括生产、进口和储备能力以及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保障能力;二是消费能力和水平,包括需求总量以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等;三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机制和途径。本文将从粮食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对策。
  一、粮食安全的现状
  总量安全,人均占有量达到国际安全标准。的粮食总产量自2003年来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突破5亿吨,2011年达到5.7亿吨,2012年为58957万吨,除大豆外,其他种类粮食自给率均高于95%的安全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一个国家人均粮食年占有量400公斤定为粮食安全的标准,粮食人均占有量2010年达到409公斤,2011为425公斤,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
  数量安全但质量不高。无论是米面油等直接消费的粮食产品,还是肉蛋奶等经转化后的间接消费的粮食产品,近年来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出现。比较典型的如2013年5月的"毒大米"事件、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2009年轰动全国的"三鹿"事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环境污染,使得土地、水源等受到污染,粮食质量受到影响;二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粮食中残留过多有害物质;三是由于监管不力,使粮食在储存、加工、销售环节被污染,最终导致问题食品流向民众的餐桌。
  二、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一国的粮食总产量取决于耕地数量和单位面积耕地的生产能力,其中耕地数量是保证粮食生产最基本的因素。
  耕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在一国范围之内是有限的。耕地总量的减少是对粮食安全最大的威胁。数据显示,1997~2007年,平均每年减少的耕地面积高达1132万亩。的耕地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2010和2020年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这是耕地保护的"红线",也是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证。2012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耕地保护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人口增加,城市化的发展,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生态退耕使耕地数量减少;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耕地抛荒严重。
  提高单产受多种因素制约。耕地质量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单产还受到复种指数、化肥使用量、农业科技贡献率、水利设施、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农科院屈宝香等(2009)对影响粮食增产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提高单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提高单产最直接的方法。有研究认为,耕地复种指数理论值可达198%,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是,复种指数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片面提高复种指数会透支土地肥力,使耕地质量快速下降,还会导致化肥的过多使用,对粮食生产而言,是不可持续的。另外,大部分的粮食主产区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业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严重落后,防灾抗灾能力低下。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灾害频繁,这些因素都极大限制了粮食单产的提高。
  人口增加的刚性。粮食的需求量取决于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量。根据现阶段的国情,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量都是刚性增加的。虽然近十年来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未来十几年,人口仍将以每年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人口高峰将出现在2032年左右,届时人口总量将达到14.7亿人左右。
  人均粮食消费量不断提高。人均消费量包括人均口粮消费量及饲料粮、工业非食品加工粮等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直接消费粮食的数量停止增长或者开始减少,但是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急剧增加,畜牧业生产所需的粮食需求爆发性增长。一般来说,猪肉的粮食转化率为1:4,鸡肉的转化率为1:2,牛羊肉的转化率为1:7。以2009年13.35亿人口为基数,如果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肉类消费,粮食消费会增加52.8亿公斤,相当于2010年新增粮食产量的34%。据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2000)计算,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人均粮食需求量达483公斤。亚洲发达经济体如日本、新加坡等在人均GNP达到1万美元时,人均粮食需求量达到550公斤左右。虽然我国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国际安全标准400公斤,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需求量会长期保持增加趋势。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末总人口134091万人为基数,当人均粮食需求达到483公斤时,全年粮食总需求量为64766万吨,相当于在2012年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的基础上增产9.9%(5809万吨)。人均粮食需求量达到550公斤时,全年粮食总需求量为73750万吨,相当于在2012年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增产25.1%(14793万吨)。
  三、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判断是谨慎乐观的。目前的粮食供需平衡是一种脆弱平衡,随着人口和人均需求量的刚性增加,这种脆弱平衡必将会被打破。粮食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作为人口大国,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上的粮食贸易。要确保的粮食安全,只能不遗余力地提高粮食产量。以保护耕地为基础,提高单产为目标,确保粮食增产的可持续性。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对农村土地进行整理,加强对抛荒地、闲置地的管理和利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化对土地的占用等多种因素,人地矛盾尖锐的情况只会愈演愈烈,耕地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复种指数,控制化肥和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耕地质量。有研究显示,全国农田只有49.6%实现了有效灌溉。如果能够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决灌溉问题,粮食产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全国耕地有2/3为中低产田,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