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生关键能力培养教学初探

时间:2013-11-23 10:25 点击:
关键能力,又称核心能力、可迁移技能,它是职业能力中除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合称。关键能力的要素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能力,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
  在强调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的现代社会,"一技在手,终身无忧"越来越成为不现实的奢望。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面对不断进行的多次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可迁移能力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产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
  1.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又称核心能力、可迁移技能,它是职业能力中除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合称。关键能力的要素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能力,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等。关键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技能、掌握新方法的手段。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职业生涯中,专业能力是必要的入职资格,关键能力是人发展的潜能。专业能力决定了谁有资格进入某一工作领域,而关键能力决定了谁能胜任工作并有所发展。专业能力可能被技术进步取代,而关键能力是人独有的资本。专业能力是及格线,关键能力是区分人能力高下的重要指标。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提出,并于20个世纪70年代在德国职业教育界得到很大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关键能力的概念得以引入,并逐步被认同和关注,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2.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强调从职业活动中取材,面向典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的实现方式,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法、卡片调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注重学习过程的合作性。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间新型的互动协调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在提高自己岗位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其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4)任务的真实性。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动手实践,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强调企业工作流程的重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从而实现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生关键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加强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转变观念、立足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培养;面向社会需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传感器应用》教学为例,尝试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传感器应用》是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下面以《传感器应用》课程中"自动照明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为例,讲述基于行动导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可分为如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资讯。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学生根据工作页提示自主收集资料,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思考与分析,制作汇报PPT,获得相关工作目标整体印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环节二:决策。教师引导学生将项目分解成任务,培养学生项目分解的工作习惯,明确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建立学习框架。
  环节三:实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体验产品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在技术实践中体验、感悟、建构学习经验,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从关注学习结果发展为关注学习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
  环节四:评价。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知识与技能、成功之处和出现的问题,点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通过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评价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各阶段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下表所示。
  几点反思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了工作任务,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项目内容的选取模拟了电子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知识点分解成为工作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直观性、目标性、检测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体验,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行动导向教学中,自由讨论代替了原先的死记硬背。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3)通过训练,学生已初步形成"信息-决策-实施-评价"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4)由于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比如采购员、绘图员、装接工、质检员,每一工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有利于学生合作协调能力的形成。
  (5)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整工作过程是以某一产品的工艺流程为主线进行学习,会涉及多门专业主干课程,要解决问题,学生必需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障碍:
  (1)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完成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备课时必须做大量的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班宜采用小班化,学生人数少,一般不超过20人。但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班级人数一般有40、50人,因此要有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存在着一定难度。
  (3)在课堂组织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观察者和引导者,但由于学生特点、教师经验等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的现象,难以达到良好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自控能力较差,而且适应了被教师紧盯和教师手把手教的教学模式,现在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习,显得无所适从。
  实践证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实施,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丰富、探索和创新。
  (责任编辑:解芳)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