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矿区复垦土地的农业利用模式选择的类型必须有助于景观多样性的增加,研究区现有的农业用地的景观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为1.27,最大多样性指数为1.792,因此复垦土地利用模式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应该大于1.27;
(6)人均耕地约束。古冶区现有人口36万人,耕地8000hm2,人均耕地为0.022hm2,复垦后人均耕地水平不少于0.22hm2。即
x1≥16396×0.022;
(7)数学模型的非负约束,即
xi≥0(i=1,2,3,…,6)。
3.2优化结果与分析
3.2.1计算结果利用Lingo9.0软件进行运算,运算结果为:
x1=360.71,x2=473.48,x3=677.95,x4=0.00,x5=96.85,x6=328.00,单位为hm2。
3.2.2结果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复垦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选择结果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360.71hm2,蔬菜用地面积为473.48hm2,经济林用地面积为677.95hm2,用材林用地面积0hm2,牧草地用地面积为96.85hm2,水面养殖用地面积为328.00hm2。
利用新的农业复垦利用模式优化数据,可以发现在满足研究区内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在投资额度约束的前提下,实现复垦土地农业利用模式效益的最大化。运用新的数据进行计算,森林覆盖率达到35.00%,人均耕地达到了0.022hm2;景观多样性指数达到1.47,较所在地区的景观有所优化。可见,这一优化结果可以使研究区内复垦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优化的质量取决于决策变量、价值系数和约束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决策变量要从矿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可控制的因素;价值系数应在全面分析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预测得到确定;而约束条件则应全面分析实现目标的限制性因素,准确地选择关键性制约因素和平衡条件。以上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优化模型和优化结果的质量。通过对以上的优化过程分析,可以看出这个优化方案可以实现,其理由是,模型中的价值系数是根据研究区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和当地复垦土地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实际发展情况而确定的,比较符合古冶矿区实际情况,并且根据过去和当前的国内外市场来看,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就能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陶小莫.低碳[J].公民与法制,2010(11):58.
[2]王志芳.煤矿区复垦融资机制研究[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袁清坡,唐国滔.罗美利土地利用生态区划评价研究——以宁远县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1):47-50.
[4]梁留科,吴次芳,曹新向.土地生态系统演化的时间观[J].华北农学报,2002,17(4):123-127.
[5]张洪波,陈秋计,谢宏全,等.矿区复垦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25(2):172-174.
[6]马立强.矿区土地农业复垦利用问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高彩云,许月明,胡建.太行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河北省易县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47-48.
[8]李良勇,李吉跃,付祥建.太行低山区农村土地生态利用优化研究——以鹤壁市郊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07(1):64-67.
[9]张晓锁,王语.对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2):30-32.
[10]王超,盖艾鸿,刘都雷,等.土地整理前后景观生态效应分析——以山西省泽州县刘轩窑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0(2):49-52.
[11]孙和颜.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商河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50-53.
[12]沈渭寿,曹学章,金燕.矿区生态破坏欲生态创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13]白中科.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4]卢朝东,李建华,靳东升,等.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3(2):15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