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产量的输出在全省也占重要位置,因此旱作物产量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全省粮食的总产,从而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品种布局和农业生产决策安排等。目前我省在农业气象预报方面的研究水平较低,因此对我省主要旱作物的产量预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播种期:我省西部部分县市封冻前耕层土壤处于干旱状态,底墒较差,加之预测今年春季中西部及北部大部县市降水偏少,因此今年春播期可能出现明显干旱,主要旱区位于西部,对小麦和大田作物适时播种不利,且影响播种质量。其它地区墒情适宜,有利春播正常进行。
1.2.大田生长期:夏季气温略高,偏暖的幅度弱于近两年,7~8月有明显低温时段,对作物生长不利;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可能导致局地发生短时洪涝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1.3灌浆成熟期:秋季气温略高,较近几年有下降趋势,初霜为略早趋势,明显早于近几年,可能对作物籽粒灌浆成熟不利。
2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业务支持体系
要做好作物产量预报业务,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和产量预报的及时提供,所需信息能否及时收取、预报方法能否快捷运行是非常关键的。丰富、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是实现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基础,简捷、实用的技术支持是实现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保证。
2.1.信息支持
气象部门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建成了全国农业气象信息实时监测网,通过气象通信系统实现了逐句收取全国气象、农情、灾情等信息。特别是90年代气象部门实施9210工程建成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以来,气象部门的信息传送得更快、更及时。利用此网络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全国逐日,逐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农业气象以及遥感资料,保证了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业务需要。
2.2.技术支持
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业务完善,建成了以作物产量预报业务系统为主体,农业气象情报和遥感应用系统为辅助的作物产量预报综合技术支持体系,每年对全国作物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和产量预测。
(1)作物产量预报业务系统
作物产量预报业务系统可以制作全国,省级、地区等不同区域的作物产量预报。系统集数据管理、产量预测、结果分析及输出为一体,具有模型参数化、自动化和预测结果可视化、图表化等特点。系统中可以使用的预测因子有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大气环流特征量、海温、预报区域的地面气象因子,以及其他预测因子如经济计量因子等,可以建立各种作物产量预报模型。
(2)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
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主要用于全国逐句农业气象条件评价,为作物产量预报提供过去的或常年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状况及受灾情况等。此系统可以实现气象要素、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产量结构、土壤水分、病虫害、灾情等资料的收集处理、检索、实时分析、对比、统计和出版制图等。
(3)遥感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系统主要进行作物长势、灾害的遥感监测以及作物种植面积估测,为作物产量预报提供作物长势、产量遥感预测以及灾情等信息。其功能包括:卫星资料处理、植被指数制作、作物长势年际对比、作物面积测算和产量预测、灾害监测等。目前业务中应用较多的为冬小麦和秋收作物遥感监测、冬小麦产量预测、干旱和冻害遥感监测等。
3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制约因素很多,而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农田地块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农田种植越来越复杂.因此作物产量预报仍存在着许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况且即便是研究成功的方法,业务化实施时也存在一些的困难。目前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业务有四个方面的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或完善。一是大范围地区作物面积较难估测,二是业务预报模型有待机理化,三是作物产量预报需动态化,四是开展作物产量预报应全球化。
3.2.农业生产建议
(1).建议农民朋友要建立防灾减灾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克服麻痹思想,增强科学种田意识,积极参加大型科技普及活动及科技培训,精心做好备春耕工作,精选种子,提早检修农机具,抓住有利天气进行整地、耙地、送粪。
(2)建议旱区尤其是西部要做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以保墒、增墒、抢墒为重点,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
(3)各地要参考气候预测,充分考虑当地作物生育期热量状况来选择作物品种,防止越区种植,今年的热量条件将不如近两年,建议各地将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以达到高产高效益的目的。
(4)各地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形势,提前做好抗低温的工作。
(5)全力做好各项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工作。选择抗病品种,清除茬子、秸秆,减少病源,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合理施肥,同时注意加强田间管理。
(6)我省易发冰雹、大风、暴雨等灾害,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早做好消雹、防涝等各项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