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开化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2)

时间:2016-04-21 10:33 点击:
2.1 抓基地更新,提升园地质量 根据全乡的村庄人口分布状况对基地面积、茶树品种、标准化茶厂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力求采工力量与基地面积整体匹配,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根据不同品种发芽特点:淘汰一部分原立地

  2.1 抓基地更新,提升园地质量
  根据全乡的村庄人口分布状况对基地面积、茶树品种、标准化茶厂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力求采工力量与基地面积整体匹配,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根据不同品种发芽特点:淘汰一部分原立地条件差,生长势不好的老茶园。通过台刈 、重剪、深翻、客土、筑堤埂、修林道、施有机肥等技术手段更新老茶园。
  基地布局力求与该乡正在开发中的旅游景观点建设相配套,促进旅游景观点的绿化、美化。为以后的旅游业和茶产业辐射面的扩展做准备。
  茶园施肥、除草、病虫防治严格按《浙江省茶叶安全种植技术规范》(DB33/T675---2008)标准进行操作。配有环境检测员、植保员、肥料员、农资专用仓库。
  建立完整的园地开发、施肥、病虫防治、采摘、加工、农残、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2 抓标准化建设,提升加工水平
  长虹乡原有作坊式的开化龙顶名茶加工厂30座,每座加工厂的规模均比较小,而且都在居民区或附近,设备简陋,周围卫生条件差,不符合食品安全 和无公害生产的要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按照总体规划,进行标准化茶厂建设,现在全乡已拥有按《浙江省茶叶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要求建造的标准化茶厂4座(每个片区一座),分布在虹桥、莘田、田坑、五林4个行政村。人员培训后上岗,分片区进行标 准化集中加工。
  2.3 抓技术培训、 提升队伍素质
  长虹乡是一个革命老区乡,人们祖祖辈辈深居大山之中,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大多数茶农的文化、科技水平较低,而且,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意识比 较浓厚,根据这一特点通过科技讲座、举办培训班、组织评茶会、召开研讨会、现场指导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茶农的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近年来共发放各种科普 资料3000多份(册),每年都要举行2~3次技术培训,共有500多人(次)参加培训学习,现已培养产业骨干6人,国家级评茶员5名,一大批产业技术能 手,基本适应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2.4 抓协会建设,提升产业协调
  按技术规范组织生产的同时,重视各生产单位之间和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工作,2008年组织创办了永欣,顺波两个茶叶专业合作协会,筹集了专门 的管理经费,制定了协会规章,通过协会管理和协调,达到相互帮扶与相互制约的目的,使整个产业处在祥和、有序、顺畅的发展氛围之中,克服产业之间的恶性竞 争而产生内耗。
  2.5 抓市场培育,提升营销能力
  除了本县县城外,北京、上海、宁波、绍兴、杭州等地都有长虹乡茶农设立的开化龙顶名茶销售点,建立窗口,树立品牌和形象,并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的外地客户和外地经营合作者,有力地促进了营销能力的提升。
  2.6 抓综合开发,提升产业辐射面
  做好茶产业副属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台刈下来的茶树杆作为发展食用菌的原料,成功实现了发展黑木耳生产;采集茶果榨油;茶树花作为制作花茶的原料等,力争充分挖掘潜力,增加收益,扩大产业的辐射面,增加附加值。
  3 成效
  3.1 经济效益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