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不合理施肥 肥料具有易挥发、流失快的特点,过浓的肥料不仅不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植物吸收水分。长期使用单元素的肥料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的 影响,据科学研究发现,如果长期单一的给农作物补给某种营养元素,农作物自身的机能平衡会被打破,农作物不仅不能迅速生长,还易产生各类疾病,甚至引来各 类病虫害。调查显示,化肥的过度使用降低了中国各地的土壤PH值,相对而言,要让土壤自我修复这样的情况的酸化,至少需要100a的时间。 3 应急对策 3.1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我国环保部门曾应用“谁破坏、谁建设”的原则开展环境保护的工作,这一工作理念可延伸到土壤保护中,应用加强土壤保护的针对性让农民重视土壤 保护问题,使农民愿意自主的优化土壤肥料使用方法。地方部门不仅要应用这种土壤管理制度,还要积极推行土壤管理制度。地方部门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文化 活动,邀请相关的学者进行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安排群众讨论会议,展示表现突出的地区的实地图解,利用宣传画报让群众了解,还可以运用一些媒体功能,像 在广播上播放消息,在电视上插播宣传广告,甚至是在网络进行宣传,令民众愿意与地方部门配合,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3.2 农业生产者的参与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农业生产者不愿意花费额外的环境治理成本,最终导致严重的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政府部门要用法律法规的方式约束农业生产者破坏土壤的行为,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3.3 合理规划,整体布局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进行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趋利避害。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增强主体意识,以高度复杂的态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型 符合种植,采用间套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方式,促进种地养地的目标。 优化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土壤肥料应用的技术。目前国外已经出现将水肥融合于一体,应用水利灌溉的方式为农民科学提供水肥资源的方式,这种技 术已经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开始应用,经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套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科学技术。地方部门需要多关注科学农业生产信息,应用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方 法做好土壤肥料应用工作。 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可以优化土壤的结构。农业部门要与环保部门合作,利用环保的技术改善现有的土壤,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4 微生物化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农民认可的肥料才是好肥料,推广生物肥可以改变传统肥料存在的一些问题,生物肥在于其生物菌种,就是可以使农民施用时既种地又养地,既增产又提高农作物品质。 生物肥利用高活性益生菌和活化后的腐殖酸,对大量元素进行生化处理,具有保肥、节水的能力,在作物上的功能更加显著,真正达到破除板结、保水保肥、改良土壤、预防病害、壮根提效增产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