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农业支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业补贴制度具有丰富内涵,本文分别从补贴目标、方式、范围与资金角度分析了新制度执行以来的相关情况,并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在新农业补贴制度内难以有效共存,应分阶段适度分离。考虑到粮食安全重要性,新制度目标应主要定位于粮食安全。 结论二:当前农业补贴方式选择上,存在强调管理效率而忽略政策绩效的现象。“两直补”可与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信贷等惠农政策进行信息共享,在减轻工作繁琐度基础上实现补贴政策效应;良种补贴可针对局部地区建立良种库,采用现金与良种相结合的综合发放方式;农机具购置补贴要重视农民需求,渐进实现“由上至下”向“由下至上”机制的转变,补贴对象可尝试瞄准专业合作社。 结论三:粮食安全具有层次性,农业补贴不应局限于数量安全,为促进粮食产业长远发展,应将补贴范围扩大到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高度。 结论四:现有补贴资金供给机制没有将粮食安全责任与粮食安全成本相挂钩,导致省际间补贴水平存在差异,并在宏观上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应将包括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散补贴资金予以整合,通过对粮食安全责任与成本的测算进行全盘统筹分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的农业补贴: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高峰.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3]赵德余.粮食直接补贴的地区差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J].农村经济, [4]王东京.论农业补贴的性质及其补贴方式的转变[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农业政策回顾与评价[M].北京:经济出版社, [6]周应恒.近期主要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评估[J].农业经济问题, [7]李鹏.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的影响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 [8]王姣.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政策效果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9]王为农.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 [10]冯锋.基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