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

时间:2021-05-07 08:53 点击: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地理学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及类型研究,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期为农业现代化的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地理学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及类型研究,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期为农业现代化的快速稳步推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以“胡焕庸线”为界,划分为“东西两侧”,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同时其在“东西两侧”整体上也表现出距“胡焕庸线”距离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在空间上呈现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的分异形态;②从局部层面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③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4个分维度指标在地理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格局,因此,如何打破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与路径依赖,将是各级政府与地理学者应关注的现实难题与科学问题;④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可划分为5大类型区,不同类型区应明确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1、引言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0年左右,这已成为现代化的一块短板。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发展家如能将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那么农业将成为发展家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这又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稳步实现,这说明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已迫在眉睫。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与“三化”协同发展机制的逐渐成熟,率先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保持同步发展,这将成为避免我国陷入“拉美陷阱”的关键所在。自2004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而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主题。

  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如黄祖辉等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即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市场机制的驱动、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以及综合服务体系的支撑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进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牛若峰强调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产业不断进步的过程。康芸等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权制度等诸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然而,笔者认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界定,不能从单一视角、内容、层次加以理解,农业现代化发展内容丰富,应从其共性和个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等诸方面加以阐释。鉴于此,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时空过程,是一场发生在乡村地区深层次的产业革命,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之一,具有综合性特征。在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产生4个方面的作用:①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村地域结构的重构、农民就业结构的调整;②强调农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强调加入现代科技要素,促进农业形态发生质变;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④耦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信息化实现“同步”发展,最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协同整个国家层面实现现代化。

  因此,如何抓住未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也是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约束瓶颈,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①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与特征的比较及借鉴,②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产效率机理研究,③农业地域类型划分、农业结构变迁以及农业地理格局演化;④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算。目前,从国家层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研究仍处于缺失状态。因此,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坚持地理学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试图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评价现阶段各省(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并进行地域类型的探析,理清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极化现象与地域分异规律,明确现阶段以及未来各省(市、区)发展思路与策略,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稳步推进,并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以31个省(市、区)为研究单元,研究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即行政界限来源于国家动态地图网最新公布的1:100万的电子地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9.3软件进行跟踪矢量化得到。属性数据包括三大部分,如总人口、农业总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等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01年、2012年统计年鉴、农业年鉴、农村统计年鉴、农业发展报告;农业保险、农业信贷供给规模、财政支农额等金融数据来源于2001年、2012年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年鉴、金融年鉴;耕地、农村居民点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农业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等来源于2001年、2012年国土资源年鉴、国土资源年鉴、环境年鉴。其他数据以相应年份各省(市、区)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加以补充,该研究所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为消除不同量纲数据对综合评价的影响,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功效性为正指标:Zij=xij-xi,minxi,max-xi,min(1)功效性为负指标:Zij=xi,max-xijxi,max-xi,min(2)式中:Zij为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值;xij为无量纲化前指标的值;xi,max、xi,min分别为该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2研究方法

  2.2.1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指标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遵循系统、科学、客观、综合、典型以及数据可得性等原则,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4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农业投入水平囊括农民教育投入、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耕地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投入、人均财政支农力度、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方面的指标因子;农业产出水平包括农民收入状况、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农林牧渔业产值状况以及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等指标因子;农村社会发展水平选取城镇化率、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程度、农业合作社、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指标因子;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土地整理、土地质量、环境污染以及农村空虚化等方面因素,结合农业与农村发展现状与特征,征询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专家的建议,最终构建指标权重的确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将按此方法计算的指标权重与特尔斐法获取的权重做对比分析,最终取二者的均值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优点是能够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因此,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待评对象的信息有机结合的权重测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计算过程如下:计算变量Zij的均值E(Ai):E(A)i=1mΣi=1mZij(3)计算变量Zij的均方差值δ(Ai):δ(A)i=1mΣi=1m(Zij-E(Ai))2(4)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W(Ai):W(A)i=δ(Ai)Σinδ(Ai)(5)计算4个分维度指标的水平Dk:Dk=Σ12(W(A)i+W(Ai)')Zij(6)式中:W(Ai)'与以下公式(7)中的W(Ak)'为专家多轮打分反馈所确定的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也按以上步骤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D:D=Σk=1412(W(A)k+W(Ak)').Dk(7)

  2.2.2计算结果参考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根据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即起步发展阶段(D≤0.50),初步实现阶段(0.50<D≤0.70),基本实现阶段(0.70<D≤0.90),完全实现阶段(D>0.90)。同时,本文从两个层次来评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即从全国层面和分东、西、中部及东北地区进行评价。

  3、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