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介绍了玉米化学控旺备选调节剂品种,分析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玉米化学控旺栽培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玉米;化学控旺;调节剂;应用现状;改进措施
倒伏一直是制约玉米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玉米倒伏,会导致产量大幅降低,严重时可减产3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同时也给生产管理和收获带来一定困难。防止玉米倒伏,除加强栽培管理等农艺措施外,喷施化学调节剂控旺防倒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玉米的栽培管理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备选调节剂品种
理论上讲,凡是能够抑制玉米植株生长,对玉米起矮化强健作用的调节剂均能用于玉米控旺。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种类繁多、名称五花八门,但究其化学成分,无外乎以下几类,或某一单剂,或其复配制剂。
1.1 矮壮素
矮壮素是赤霉素的拮抗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植株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它的生理功能是控制植株的徒长,促进生殖生长,使植株节间缩短,根系发达,抗倒伏。
1.2 三唑类(如多效唑、烯效唑等)
这类调节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内源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同时提高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内源生长素水平。它能明显减弱植株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滋生,矮化植株。
1.3 比久
比久能抑制内源赤霉素及生产素的生物合成,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新枝生长,缩短节间长度,增加叶片厚度,刺激根系生长。
1.4 甲哌啶(又名缩节胺、壮棉素)
甲哌啶可以抑制植株顶端生长,缩短节间长度,使株型紧凑,主要用于棉花整形。
1.5 乙烯利
乙烯利是一种促进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矮化植株,促进叶片、果实的成熟脱落。
2 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玉米化学控旺目前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对玉米抗倒增产有着良好效果。但是,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过多、过滥,粗略统计有数百种之多,成分千差万别,品质良莠不齐,给农民使用带来极大的困惑。再加上部分农民不了解各种药品的特性,使用技术不规范,因此药害及减产事故时有发生,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造成部分农民对玉米化学控旺望而却步。
3 改进措施
3.1 选择合适的控旺产品
目前,可用于玉米控旺的产品种类繁多,但在试验及实际应用中发现,有的产品用于玉米控旺,用量大且效果不理想;有的产品虽有较好的控旺效果,但施用浓度范围窄、施用适期短,技术把握难度较大;有的产品施用后,玉米叶片发脆易折,副作用大,达不到抗倒丰产之目的。
众多试验结果证明,玉米施用乙烯利能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茎基部变粗,支持根增多,株高明显下降,抗倒增产效果显著。同时,乙烯利用于玉米控旺,具有施用适期较长、适用浓度范围宽等优点,已获普遍认可和接受。目前,市场上玉米控旺产品,究其作用成分,约70%为乙烯利。因此,玉米控旺,可优先选择乙烯利,安全性好,效果显著[1-2]。
3.2 玉米控旺应因地制宜
玉米要获得高产,加强田间科学管理是关键。生产中为防止玉米后期倒伏,首先要选用适合本地生产、植株高度适中、抗倒能力强的品种。合理密植,注重氮、磷、钾平衡施肥,增施农家肥;玉米生长早期,适度控水蹲苗,后期合理灌溉,防止田间过湿。在采取上述农艺措施情况下,若玉米仍出现旺长趋势,或玉米生长过程中雨水过多,玉米有倒伏风险,则应适时喷施控旺剂,以控旺防倒;若玉米长势较弱,或天气干旱,则严禁施用控旺产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 规范玉米控旺剂使用技术
3.3.1 严格把握施用适期。每种控旺剂都有自己的最佳施用期。施用过早会对玉米个体过度抑制,造成玉米植株矮小,营养生长量少,减产严重;过晚则控旺效果不明显或影响果穗和籽粒发育。因此,控旺剂的施用应严格掌握施用适期。就乙烯利而言,其最佳适用期为玉米7~9叶,过早或过晚均达不到理想效果,施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3-4]。
3.3.2 严格控制施用浓度。玉米控旺剂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有所不同。浓度过低达不到应有效果,浓度过高则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浓度是施用控旺产品的关键。
乙烯利作为玉米控旺剂,其最佳施用浓度为300~500 mg/kg,以此浓度的乙烯利于玉米6~10叶(最佳7~9叶)进行喷雾处理,能明显矮化玉米植株,增产显著。若施用浓度超过1 000 mg/kg,则会导致玉米果穗发育畸形,穗粒数减少,减产严重,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
3.3.3 使用技术延伸。试验结果证明,乙烯利作为玉米控旺剂施用过程中,若配合施用氨鲜酯(DA-6)或硫酸锌等微量元素制剂,能有效增加其抗倒增产效果,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4 结语
玉米化学控旺作为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的一项补充,其效果已获充分肯定,技术值得推广。但是,目前该类产品过多过滥,再加上部分生产厂家为自身利益,过分夸大宣传,使得农户有滥用趋势。因此,各地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对技术指导,因苗制宜采用控旺措施,把握喷洒最佳适期,严格控制施药浓度,以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果,为玉米增产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勾玲,黄建军,张宾,等.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10):126-133.
[2] 李芳贤,刘溪源,李述曾,等.夏玉米喷施玉米健壮素的增产效果与使用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1994(2):35-39.
[3] 周凤兰,张吉川,陈泽光,等.玉米化控综合高产技术探讨[J].玉米科学,1998(1):46-48.
[4] 孙佩,刘经纬,张文国,等.喷施抗倒剂对玉米品种新科1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4(5):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