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前氮后移技术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总结出来的小麦优质高产新技术,其技术的应用一改过去“盲目施肥”、“三追不如一底“及“一炮轰”等不科学的施肥现象,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小麦;前氮后移技术;原理;方法;增产
传统小麦栽培施肥方法是以底肥为主,一次施入不追肥,称“一炮轰“。随着产量的提高,施肥量的增加,“一炮轰”容易导致前期麦苗生长过旺,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通风透光不良,引发病虫害,氮肥利用率低,且可导致小麦生育后期脱肥早衰,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控制总氮量的基础上,改“一炮轰”为前氮后移,即将氮肥分次施入,一部分作底肥,另一部分延迟到小麦第2个需肥高峰期——返青至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施用。实践证明,小麦的前氮后移技术投入少,增产明显,一般可增产10%~15%,甚至超过20%。
1技术原理
氮素是小麦生长中蛋白质、叶绿素、核酸、酶及维生素等重要物质的组成元素,被称为生命元素。使用氮肥会使小麦生理活性加强,促进小麦分蘖和生长[1]。一般来说,在N片叶施肥浇水,其水肥效应主要在N+2片叶、N+1片叶鞘和N-1节间。小麦吸收氮肥有2个高峰期,一是冬前分蘖期,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期。如果前期施氮过多易旺长,个体质量差、易倒伏、感病,而后期缺氮则会导致小花退化、粒少与早衰。因此,氮肥要分基肥和追肥多次施入,应根据苗情主动调控,以促进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协调生长,尽量发挥肥料的正作用,避免追肥带来的负面影响。
2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2.1适量减少基肥氮的比例
在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基、追比例试验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对小麦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均有正效应。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底肥和追肥的科学施肥方法:底肥比例减少到50%~70%,追肥比例增加到30%~50%。肥力高、早播、雨水较多地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基肥的比例可降到60%以下。
2.2看苗追施返青肥(返青至拔节期前的追肥)
2.2.1返青肥的水肥效应。追施返青肥能促弱转壮,增强弱苗繁茂程度,扩大群体光合面积,增加春季分蘖,争取部分动摇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小穗数目,促进小花发育等。实践证明,返青肥追施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不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加、中部叶片及叶鞘加大、拉长基部节间、导致中期群体透光性差、后期贪青倒伏等。
2.2.2返青肥的施肥对象。对于冬季冻害、干旱、播种质量差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瘦弱苗或群体达不到900万株/hm2的田块,可追施返青肥。对于在秋冬已建立了适宜群体的壮苗和偏旺苗,只要不表现脱肥,就不施返青肥,以免造成群体过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