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其特殊的时代特色,不能用传统的林业经营观念,单一考虑其生态性和经济性,应该用新型的林业观念,建设可待续发展的退耕还林工程,选择生态性和经济性兼备的经营模式。在选择退耕还林树种时,要考虑树木的以下特性。 2.1有较强的生态功能 树木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1)保持水土。 一是树木有庞大的树冠承接雨水,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二是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 (2)涵养水源。树木枯枝落叶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吸收水分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3)净化空气。树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4)生物多样性。一定数量的树木构成大面积的森林群体,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2有较好的经济功能 树木的经济功能,是指在不采伐或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利用植物的花、果等,获取一定的中间收入,如板栗、核桃、油茶、柑桔等。 2.3有较强的适应性 选择的树种要能适宜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在自然状况下能够正常生长。 2.4合理的造林成本 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要考虑老百姓的经济条件,苗木、整地等标准不能太高。 2.5容易繁殖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范围广、面积大、时间紧、任务重,造林需要大量的苗木,选择的树种要容易繁殖苗木。 2.6有较长的生命力 树木郁闭成林周期长,选择的树种生长期至少应该在30年以上。 3退耕还林林种及树种选择 3.1以用材树种为主的生态林 选择高大乔木树种营造生态林。生态林营造模式以混交林为好,其林分结构稳定,生长周期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观光旅游,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造林。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造林树种。如:在粘土上选择樟树、栎类造林,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选择刺槐、栎类、柏树等树种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