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2)

时间:2014-11-05 11:42 点击:
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的脱毒种薯,切块大小以20~25 g为宜。为有效防止种薯携带早疫、晚疫、环腐及青枯等病菌,切块时刀片最好用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间隔消毒,切完的种薯需用58%甲霜灵锰锌

  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的脱毒种薯,切块大小以20~25 g为宜。为有效防止种薯携带早疫、晚疫、环腐及青枯等病菌,切块时刀片最好用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间隔消毒,切完的种薯需用58%甲霜灵·锰锌加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滑石粉混合拌种。然后晾干后放在阴凉处待播。

  3.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长乐市冬种马铃薯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播种,为夺取高产应尽量抢晴早播。采取畦面双行种植,行距0.3 m,株距0.25 m,密度为4 000株/667 m?左右。播种时种植宜倒放,把芽眼朝下。播种后覆土0.1 m左右,平整畦面,用黑膜进行畦面覆盖,两端用土壤压实。

  3.4 田间管理

  3.4.1 除草盖膜

  为防止畦面孳生杂草,播种复土后盖膜前应进行化学除草,防止草害。可每667 m2用50%乙草胺75~100 mL全田喷雾,施药时要求土壤湿润,田面平整,以提高除草效果。盖膜时要求土地湿润,泥细面平,地膜平贴垄面,膜边用湿土压紧,以提高增温效果,防止大风吹揭地膜。

  3.4.2 破膜放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出苗期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以免幼苗接触地膜烧伤或烫死;并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和移栽,确保苗全苗齐。播种后20~30 d,开始出苗后应及时、多次人工破膜引苗,破膜的口要小,周围用沙土封口。

  3.4.3 肥水管理

  冬种马铃薯在栽培上应着重采取中期促进、后期保护的措施。肥管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的原则,由于全生育期覆盖黑膜,施肥以基肥为主。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一般为2∶1∶4。翻耕前,施有机肥1 000 kg/667 m2;整畦时,在畦中央开深10 cm左右的小沟施用复合肥60 kg/667m?作基肥。齐苗后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前期用N∶P2O5∶K2O比例22∶7∶12的复合肥20 kg,后期用N∶P2O5∶K2O比例15∶9∶26复合肥40 kg分2次追施化肥[2]。马铃薯忌涝怕旱,水管上应保持土壤湿润。田块表面发“白”干旱,要及时灌水,灌溉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春雨季节雨水较多,及时排水。收获前10 d控水,避免造成畸形和裂薯,抢晴收获。

  3.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的蚜虫,在播种前,可用5%毒死蜱颗粒剂结合基肥施入犁沟后覆土地。出苗后,若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用2.5%溴氰菊脂3 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 000~3 0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防治在生长中后期易发生的晚疫病,要及时清除晚疫病病株、青枯病病株和环腐病病株;连续5 d以上的雨天,容易发生晚疫病,对晚疫病要以防为主,可在花期用百菌清、科佳、阿米西达或雷多米尔每隔10 d喷1次,连续3~4次对叶背进行喷施。对已发病的田块要在发病初期及早用75%的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叶背进行喷雾,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4次。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可选用可杀得3 000倍液进行防治[3]。

  3.6 适时收获

  地膜覆盖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 d左右。在大多数马铃薯叶片泛黄,表明已经成熟,可选择晴天收获,挖薯时把薯块放在原地稍微晾晒再收起来。

  3.7 清除废膜

  马铃薯收获后要彻底捡拾旧地膜,净化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光降解和草纤维等农用地膜,可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汤繁棕,林炳烘. 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2,(2):16.

  [2]王效瑜,金学平,厚俊,等.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9-20.

  [3] 林铭钊. 马铃薯福克7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10,(11):78-8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