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定植 定植前2 d先在小行间浇水造墒,按水线重新修平垄面,定植时在垄顶开穴,按株距30~40 cm定植,每穴单株,每667 m2栽植2 600~3 700株。定植后随即在大、小行间浇透定植水,定植后暂时不覆盖地膜。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培土,覆盖地膜 定植后当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中耕培土,对秧苗培土3 cm,然后扫平垄面,7~10 d缓苗后,用1.3 m宽的黑色地膜覆盖在窄行上,覆膜前在窄行间每隔1.5 m横向放一个50 cm长的细竹竿,起支撑地膜的作用,纵向开定植孔把秧苗引出膜外,并用土封严定植孔。 5.2 结果前的管理 缓苗后注意放风,温室内白天温度不超过30℃,夜间不低于15℃。开花前及开花期应适当控制浇水,不旱不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中等即可,抑制苗子过度旺长,促进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有利于花芽分化和坐住果。 5.3 结果期的管理 肥水管理:茄果类蔬菜坐住果后,即番茄第一穗果、茄子和辣椒的门茄或门椒开始膨大时,浇1次清水,第二穗(个)果实开始膨大时,浇第2水,并随水冲施每667 m2尿素10 kg,加硫酸钾10 kg或者磷酸二氢钾5 kg,之后浇水轮换1次浇清水,1次冲肥水,每667 m2冲施尿素15~20 kg,加硫酸钾15 kg或者磷酸二氢钾8~10 kg。 吊蔓整枝:用麻绳或尼龙绳适时吊蔓,绳的下部绑在植株茎基部或者分支上。番茄采用单干整枝,进入12月后每株留5~6穗果摘心,顶部留1~2个旺芽作侧枝,当侧枝长到3~4片叶时,打掉1个,保留1个侧枝,在2片叶处再次摘心,如此反复直到1月中旬后,留一个健壮侧枝作新头,一直生长到6月底,一般能再结6穗果左右。茄子采用双蔓整枝,门茄采收后及时吊蔓,门茄对茄采收完毕后可将下部黄叶,老叶打掉。辣椒采用三杆整枝或四杆整枝,剪去內膛见光差的弱小侧枝。 温度管理:随着随着外界下降,缩小放风口,减少放风时间,番茄昼温23~28℃,辣椒昼温20~25℃,茄子昼温25~30℃。当温室内夜间不能保持12℃时,应及时覆盖棉被或草苫保温。12月、1月为低温、弱光阶段,应尽量保持中午和午后的的高温,适当晚揭早盖草苫、不超过30℃不放风,放风后降至25℃以下闭风口。2月、3月光照强度增加,应适当提早揭苫,延迟盖苫,午后棚内气温降到18℃时再盖草苫。进入5月当棚外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揭开底脚围裙昼夜放风。 5.4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及叶霉病等,茄子病害主要有黄萎病、绵疫病、褐纹病等,辣椒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细菌性斑点病等。茄果类共同的虫害有蚜虫、粉虱、螨类、棉铃虫及斑潜蝇等。防治茄果类病虫害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有:选用抗病虫品种;清洁田园;多施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夏季休闲时高温消毒;培育优质无毒壮苗;嫁接;摘除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抑制病害传播;设置防虫网、杀虫灯、粘虫色板;药剂防治方法有:番茄早疫病、晚疫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辣椒疫病可用瑞毒霉锰锌、普力克、杀毒矾及霜脲锰锌等防治。灰霉病防治用速克灵或扑海因,叶霉病可用叶霉特喷雾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病毒必清800倍或病毒灵600倍防治。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蚜虫、粉虱可用吡虫啉防治,棉铃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螨类、斑潜蝇可用阿维菌素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有:用番茄花叶病毒的弱毒疫苗N14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用卫星病毒S52防治黄瓜花叶病毒,用BT乳剂防治棉铃虫,用释放赤眼蜂、草蛉、瓢虫防治蚜虫及棉铃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