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桔梗种子含水量检验结果
从表3可知,商洛不同县(区)桔梗种子的含水量比较稳定。两种测量方法中,135℃下烘7h测得的含水量较高,所以此方法获得的结果较为准确。135℃高温法下商州A号种子的含水量最高,达到了7.85%,而商南种子含水量最低,仅为7.53%。
2.4桔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检验结果
从表4可知,在25℃下每天光照12h进行发芽试验,其中发芽率最高的是商州A号和丹凤种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分别达到87.0%和88.0%,而商州B号种子和山阳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只有63.5%和61.0%,最高与最低相差27.0个百分点。通过发芽指数可以看出,商州A号、丹凤和商南3种种子发芽比较整齐,而商州B号和山阳种子的发芽指数分别为19.95和15.50。
从表5可知,不同桔梗种子发霉率为商州B号种子>山阳种子>丹凤种子>商州A号种子>商南种子。其中,商州B号种子发霉率高达6.00%,商南种子的发霉率最低,为1.33%,两者相差4.67个百分点。总体上,商洛桔梗种子的发霉率较低,均小于10%,对发芽试验的准确性影响不大。
2.5桔梗种子生活力检验结果
从表6可知,商洛桔梗种子的活力指数为商州A种子>丹凤种子>商南种子>商州B号种子>山阳种子。活力指数与发芽指数的大小顺序一致,它很好地反映了不同试样点桔梗种子活力的大小。TTC染色法测定的生活力从整体上与活力指数的大小顺序一致,但不同试样点种子染色结果相差较大。用TTC法测得商州A号种子和丹凤种子生活力最高,分别达到90.5%和87.5%,而商州B号种子和山阳种子生活力最低,商南种子以80.0%居中。
2.6数据处理与种子质量分级
试验过程中最稳定、受人为因素干扰最少的是千粒重和发芽率,采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的两组数据进行K聚类分析,结果见表7。从表7可知,统计分析软件把商洛桔梗种子分成3类,商州A号种子和丹凤种子为一类种子,一类种子的最低千粒重为1.0921g,最低发芽率为88%,其余两类也都有各自的数值标准。从最低千粒重来看,一类与三类相差0.1186g,而与二类只相差0.003g。从最低发芽率来看,3个分类标准的梯度良好,平均每个级别之间相差13.5个百分点。
2.7商洛桔梗种子品质检验结果
通过对不同县(区)桔梗种子的检验,从整体上得出商洛桔梗种子品质相关数据:平均净度76.85%,平均千粒重1.0479g,135℃高温法下平均含水量7.65%,平均发芽率75.7%,平均发芽指数22.28,平均发霉率3.47%,平均活力指数0.0181,平均生活力81.0%。
2.8商洛桔梗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初步制定
桔梗种子品质分级还没有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参照本试验研究取得的桔梗种子K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其他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初步制定商洛桔梗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草案)见表8,以供参考。分级方法采用最低定级原则,即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都不能作为相应等级的合格种子。
3小结与讨论
桔梗种子净度相差较大,两种购于商州区的种子却有不同的结果,这可能与种子的采收过程有关,往往可通过再加工如筛选来提高质量。发芽率是以净种子测定的,种子质量标准离不开净度分析。
千粒重的差异性较小,其测定过程受干扰因素少,它反映了种子饱满程度,其可能与发育程度及遗传有关。
桔梗种子含水量比较稳定,这可能与地理气候和贮藏条件有关。135℃高温法测得的结果较准确,与郭巧生等[10]对桔梗种子的含水量研究结论一致,也可以用粉碎烘干法测定含水量。
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是发芽能力的主要指标,在发芽试验中,不同县(区)种子差异性明显,较准确地体现了其发芽能力的大小。3个指标中发芽率最为重要,它直接反映种子的田间出苗率。种子的发芽情况还受发霉率的影响,发霉率主要由种子的自身特性和发芽初期的培养条件决定,若初期加水过多,桔梗种子则易发霉。
生活力是由人工短时间实验测得,存在人为的误差可能性较大。桔梗种子非常小,且种子表面很光滑,在浸泡种子的过程中时间长短不好把握,浸泡时间较短,种子不易切开,浸泡时间较长,种子变软,切开时易损伤胚,这使切开种胚的操作变得困难。所以,使用染色法测桔梗种子活力难度较大。
K聚类分析结果中,分类的千粒重差值较小,这样小的差值在实际分级工作中很难精确测出。从最低发芽率来看,3个分类标准的梯度良好。为了实际分级工作的方便,还需要对这些数值进行调整。本研究只测定了商洛4个县(区)的桔梗种子,并未达到制定一个地区种子质量标准的严格要求,要保证分级标准的客观性,只能把K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为一种参考依据。确定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必须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本试验测得的活力指数和生活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桔梗种子质量,但想要把它们当成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就必须对商洛所有县域的桔梗种子进行大量的、长时间的检验。另外,发芽结果表明,黑色种子的发芽数明显高于黄褐色的种子,而黑色并带有光泽的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综上所述,将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作为衡量桔梗种子分级标准的主要依据,桔梗种子的外观色泽可作为衡量其分级标准的次要依据。可以通过把握合理的采收时间、提供良好的贮藏条件来提高桔梗种子的综合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中草药生产。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孙丽娜,吴松权,王艳秋,等.市场上流通桔梗种子质量分析[J].中国种业,2005(11):533.
[3]韦春兰,刘丽,赵荣梅,等.桔梗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23.
[4]张春庆,王建华.药用植物种子品质检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10):36-41.
[5]颜启传.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6]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种苗评定与种子活力测定方法手册[M].徐本美,韩建国,等,译.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7]DAVIDSONKGV,SAWAS,MOOREFD,etal.Maizeseedresponsetosuccessiveimbibition/drybackcycles:viabilityandvigour[J].SeedScienceResearch,1994,4(4):31-37.
[8]刘自刚,张雁,王新军,等.桔梗种子活力研究进展[J].种子,2006,25(26):4-6.
[9]李锦文.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研究[J].林业科技,2010,13(6):82-91.
[10]郭巧生,赵荣梅,刘丽,等.桔梗种子品质检验及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5):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