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为充分发挥森林培育学科对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指导作用,实现我国森林培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将近自然林业理念引入森林培育学科势在必行,是变革传统人工森林培育模式,推动森林培育学科发展的必要举措。分析了近自然林业理论内涵及我国森林培育现状,探讨了调整我国森林培育学科的建设目标和理念。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科;自然林业理念;发展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3029902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目标任务之一,森林培育学由此应运而生,并取得长足发展,以满足森林培育事业需要。当前我国森林培育成果突出,人工林培育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人工化培育模式难以充分发挥森林的自然生态功效。鉴于此,以“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为标志的近自然林业理念成为森林培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向,森林培育学科必须积极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近自然林业的内涵与特点 立足生态思想,接近自然,模仿自然,是近自然林业最为显著的特点。不同于传统森林经营模式,它更加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森林,要求挖掘森林系统潜在的自然特性,使森林培育过程更为贴近自然生长过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近自然林业理念最早由19世纪末德国林学家盖耶尔(Karl Gayer)提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完善,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近自然森林培育理论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人工培育森林结构不稳定、生态功能性差、系统脆弱等人工化培育模式产生的弊端,实现森林培育生态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和谐统一。总体上,近自然林业可看作这样一种理论:它首先将森林看作一个集多种多样性、永续性于一体的活力系统,根据自然森林生长发育规律和时间跨度,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自然力,来合理规划经营活动,最终优化森林生态结构和功能。近自然林业理论具体应用于实践时,一般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重视树种混交,同时提高阔叶林比重。这是丰富森林结构,并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一方面,针阔树种混交符合自然生长规律,能丰富森林生物种类,增加森林系统内部森林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阔叶林能有效改善森林土质,提供大量腐殖质。其次,重视因地制宜,提高自然力使用水平。以天然更新为前提,考察原生植被分布情况,尽量使森林经营活动顺应自然,避免破坏性人工作业方式,保持自然力。再者,重视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明确每一株树的采伐时间,进行持续抚株管理,以此提高森林综合利用率和经营品质。最后,重视复层林培育。通过错落树种配置、异龄经营、择伐等方法促进复层林培育,进行复层异龄经营,是近自然林业的重要特点,可以有效增强森林抗风能力,发挥其防护功能,同时促进林内自然竞争,实现可持续生产。 3当前我国森林培育学科的发展现状 31森林培育学已取得成果 作为研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专门学科,森林培育学包含从树种选择、种苗生产到成熟的整个过程期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实践特征明显。尤其随着培育理念和培育技术的进步,培育目标更新,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森林培育学在实践中也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目前,森林培育学逐渐形成以生态学科为核心理论基础,涵括气象学、地质学、森林土壤学、水文学等环境科学类理论基础体系构成,技术规划与技术措施等技术体系较为完整,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森林培育更新营造、抚育管理等各个阶段技术规划明确,遗传调控、环境调控、结构调控等育林技术手段不断改进,为我国森林培育事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以及技术支持。比如森林立地分类及评价系统趋于完善,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逐步建立 |